在 #誰是被害者 裡,曉孟的行為看似成熟的大人,但內心卻是個脆弱的小孩,卻因為未能獲得父親良好的依附關係,以及不得不在15歲就到酒店上班,照顧癌症的媽媽,因而必須逼自己長大。
許多 #逃避依附 的孩子也一樣,她們有著超齡的成熟感,就如同飾演曉孟的李沐所說的:「我覺得我跟曉孟應該都是一個早熟的人,但是我並不覺得我跟她都是一個成熟的人,我們並不是大人,然後有很大的一塊部分我們都還是小孩子,但是必須要撐得好像可以抵抗很多東西。」恰恰描述出了許多逃避依附者的樣貌。
逃避依附者很獨立、堅強,能夠處理好許多自己的事情,卻不容別人插手幫助他們。他們也害怕信賴別人,因為一旦和人有了連結,勢必就得把自己堅強的外表給拆除,留下脆弱的弱點讓對方靠近。
逃避依附的人並不是沒有情緒,只是他們從小就很會壓抑情緒,壓久了,就自然變得情緒少了。而他們之所以要如此,是因為從小到大,在自己 #缺乏安全感 的時候,都只能把不安的情緒縮小,才得以生存下去,他們 #並非沒有情緒需求,而是 #沒有人能夠接住他們的情緒需求。
因此,其實逃避依附者,也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。
那麼,身為一個逃避依附者,要如何取得安全感呢?安全感,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我在我的新書裡面,提出了 #安全感三要素,以及在成年之後, #該如何協助自己以及伴侶找回安全感 的方法,如果喜歡的話,請用力地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。
5/13,準時上架。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57610?loc=M_0006_254